7月14日,电气工程学院师生赴郑州市航空港区马古岗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校党委副书记黄泽峰亲临现场慰问指导。驻村第一书记郭少东与队员刘伟杰带领张自广、张丹丹、钟需恩、周理乐等指导老师以及10余名学生,紧扣“传承红色基因、服务群众、助力乡村”主题,通过走访模范、志愿服务、安全宣传、社会调研等形式,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叩访红色沃土,赓续精神血脉。实践队员专访了马古岗村由老党员、老战士、老模范组成的“五老团”,团长陈志国向实践队员讲述了“五老团”在岁月长河中淬炼成型的历程,党龄五十余载老战士马根锋以一枚枚军功章为证,讲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与和平建设的默默奉献。两位长者为青年学子生动诠释了“五老团”薪火相传的精神密码。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二位长者的讲述,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重承诺,青年一代当以知识为火炬,以实践为阶梯,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上续写新篇章。
精修家电惠农,实践锤炼技能。实践队员发挥专业所长开展“家电义诊”志愿服务。队员们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诊断出三十余件家用电器存在的线路老化、元件损坏等故障,并逐一修复,不仅帮助村民解决了生活难题,更使队员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彰显了青年学子“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筑牢安全防线,科普护航平安。为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团队开展了专项安全教育宣传行动,采用“案例剖析+实操教学”的模式构筑“双防线”。在防诈骗宣传中,结合“保健品骗局”“冒充子女诈骗”等典型套路进行情景模拟演示,特别为老年人编创并传授“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的“三不”口诀;在防溺水宣传中,创新运用“理论讲解+图解演示”形式,重点传授“V型脱困法”等实用自救技巧,以生动直观的预防性教育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安全素养,为乡村振兴增添平安动能。
调研把脉实情,绘就乡村新景。队员聚焦“教育发展”与“生活满意度”等关键议题与村支书、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经调研得知,近年来马古岗村在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精准帮扶下,依托航空港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与果蔬种植产业,村民收入实现显著跃升,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村小学教育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乡村未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深入基层的精准调研,为持续优化发展策略、助力新风尚落地生根提供了可靠依据。
殷切嘱托指引,青春担当奋进。活动期间,校党委副书记黄泽峰亲临现场慰问指导,对队员们“以专业服务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的担当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寄语队员要在实践熔炉中虚心向群众学习,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在能力;要争当先锋,让学识在田间地头开花结果;要在办实事中磨砺意志,于踏实前行中积累成长,最终将滚烫青春融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伟大事业,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次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更是一次专业知识向时代担当的有力转化。电气工程学院学子以脚步丈量热土诠释初心,用技能服务群众书写成长,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上,留下了属于青年一代的鲜亮印记,更让青春在扎根大地、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中恒久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文/钟需恩 拍摄/钟需恩 审校/张自广 审核/王建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