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毕业年级心理骨干的朋辈帮扶专业能力,精准赋能其识别同学心理危机信号、掌握科学干预方法,切实筑牢校园心理健康安全防线,9月28日,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电气工程学院承办的“毕业班心理委员与宿舍心理信息员专题培训”在惟志楼444会议室开展。本次培训由心理中心陈晴老师主讲,内容聚焦实际需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培训过程中,陈晴创新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剖析”的双轨教学模式,以大四学生常见心理危机场景为核心切入点,通过四个典型案例的深度拆解,帮助心理委员建立系统的危机识别与干预思维。案例涵盖因求职焦虑逐步引发心理障碍、受学业压力影响产生轻生念头、因家庭干预方式不当陷入学业与心理的双重困境、考研失利基础上叠加生理痛苦诱发心理危机等多类常见压力情境。针对每个案例,陈晴逐一梳理“压力源-心理反应-危机信号-干预措施”的完整逻辑链条,引导在场心理骨干分组研讨“如何快速捕捉关键危机信息”“心理委员可采取的即时行动”等核心问题,并结合案例后续发展,着重强调“陪伴倾听+及时报告+联动专业力量”的核心干预原则,明确心理委员“危机发现者、情感陪伴者、家校桥梁”的三重角色定位,清晰划分帮扶过程中的权责边界,有效规避“越界干预”或“遗漏风险”等问题。
除案例教学外,陈晴还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群体类型进行系统性梳理,从学业隐患、心理隐患、原生家庭问题、家庭经济问题、情感问题、生命价值感低六个关键维度,逐一列出各类群体的核心识别特征与重点关注要点,为心理骨干精准识别潜在危机提供清晰指引。同时,她还详细介绍了我校莲花街校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咨询时间、具体地点、预约热线及线上预约平台等核心资源,确保心理骨干在开展帮扶工作时能及时链接专业支持。
此次培训内容实用、针对性强,不仅让全体心理骨干系统掌握了心理危机识别与初步干预的专业方法,更进一步强化了其责任意识与协作意识。未来,我校将持续完善心理委员培训体系,通过常态化、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校园心理健康工作中的“毛细血管”作用,为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构建更加安全、健康、温暖的校园心理环境。
(电气工程学院 撰稿:张丹丹 摄影:郭政 审校:张自广 审核:王建辉)


